你的小朋友在日常中有沒有在活動時經常撞到、跌到?拋接物件有困難?面對輕微複雜的動作會無從著手,手忙腳亂?經常跑來跑去轉來轉去?對外界的聲音、光線、觸感,不是很敏感,就是沒有反應?沒有耐性又容易發脾氣?很多時這些看上去很小的事,可能反映小朋友有潛在發展問題。而這些都可能跟感覺統合系統有關。
所以在這篇文章,我們會介紹感覺統合系統。
感覺統合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由美國職業治療師兼心理學家 Dr. Anna Jean Ayres提出,他將感覺系統定義為「個人從身體及環境中組織知覺,並在該環境中盡可能有效地使用身體的一種神經過程」。(The neurological process that organises sensation from one’s own body and from the environment and makes it possible to use the body effectively with the environment,1972)
當時 Dr. Ayres主要集中研究和治療感統出現障礙的人士,亦成為一種基本觀念,引導職業治療專業的發展,當發現有感覺統合問題出現時,就需要接受職業治療。而隨住科技的發展,我們對大腦認識加深,這觀念亦跟隨時代變化,我們不再局限在「生病才去看醫生」的階段,所以不論有沒有出現問題,都可以在成長過程中做一些事情令感覺統合系統發展得更好。因為根據 Dr. Ayres的定義,我們應該好好地發展知覺,提升感覺統合能力,從而令到我們的身體可以在不同的環境中都可以盡可能有效地去運用,達到目的。
所謂的感覺統合,其實是腦部處理資訊的過程。我們人體透過七個感官輸入訊號,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前庭覺和本體覺。當感官有刺激訊號輸入之後,訊號就會先送去腦部的視丘做統整和分類,然後分流到腦部其他合適的部分作處理。
例如要接住飛來的物件,雙眼首先要看到目標,然後視神經將訊號傳到視丘 (Thalamus),再分派到視覺皮質分析物件的大小、形狀、位置、速度、方向,再傳送至背外側前額葉 (DLPFC) 作整合、決定,釋出指令,令運動皮質、小腦等部分控制肌肉作出反應。同時間,持續透過眼球肌肉控制眼球追蹤、前庭覺及本體覺的訊號輸入腦部控制及修正身體肌肉調整姿勢,直至接觸物件一刻,本體覺感受物件嘅的大小、形狀、衝力,利用同一過程,控制肌肉作出緩衝卸力,將物件接住。如果任何一個地方出現問題,都會導致接不到物件。
聰明的你可能已經意識到,感覺統合其實是牽涉到整個大腦各個部分同時作出大量運算,訊息快速精準地流動,作出協調和作出適當的反應。如果某部分出現異常或者障礙,就會影響整體的運作,從而影響個人成長發展。所以感覺統合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到底感覺統合有何重要,對我們有甚麼影響呢?
我們會陸續分享更多關於感覺統合的資訊,希望可以令更多人知道感覺統合對小朋友發展的重要性,有興趣的朋友請繼續留意我們的分享。